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9-11-20   点击:   来源:校长办公室   录入者:

     

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1.9—2024.9)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小河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完全中学。2009年8月因高中布局调整撤销高中部,更名为“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2019年与江苏苏派课改中心合作办学,成为加盟校。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约1700名学生,教职工134名 学校践行“塑砺进文化,育志强学子”的办学理念,形成“代英精神——爱国尚真,互助利群,热情坚强”的校风;“明性为先,激志为本,精学为要,扬长为上”的教风;“志宜强,心宜群,学宜勉,行宜健”的学风。

二、发展优势与潜势

1、上级教育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对学校发展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与人民群众对新小中的期待,成为学校再次创业的良好外部环境。新校舍投资1.5亿的硬件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初中即将拔地而起,势必倒逼、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加力、发力,形成合力。

2、全体教职工从内心上都希望学校有好的发展,大多能顾全大局,舍得吃苦,为学校新发展使劲、用劲,形成干劲。

3、学校管理规范,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各类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学校发展评价制度、绩效奖励办法、教职工日常管理考核办法、班主任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考核细则,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

4、孟河地区有丰富的地域文化,人杰地灵,革命的杰出领袖恽代英从孟河(原小河)走出,给学校师生带来了深远的精神、价值引领,学校紧抓机遇,科学谋划,竭力打造文化品牌。

三、发展问题与挑战

教育对象的变化对学校教育发展的挑战。施教区生源留下的占小学毕业生总量由三年前的45%提高到7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接近我校生源的75 %,学生总数接近1700人,在新北区属于规模较大学校。基于这种状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保证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对学校教育和教师智慧的极大考验。

教师队伍强黄不接对学校发展的挑战。我校近两年内招进新教师达43人,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占三分之一多。五级梯队15%,教师专业发展压力非常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等诸多因素,如何因势利导,发展好新生力量,激发好壮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学生成长需求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挑战。为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提供更加科学、丰富、多样而有选择性的学校课程,是对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学校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方式的巨大挑战

 

第二部分  发展愿景

一、教育哲学

1、办学核心理念:塑砺进文化,育志强学子。从恽代英革命精神中提炼出“砺进”一词,意为:砥砺奋进,不断的自我磨练,自我超越,积极进取。

2、校训:砥砺行为,敦进学业。这是革命伟人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的自励语,意为:修养言谈,磨练举止;诚心向学,努力进步。“强国学习”刊登了我校校训。

3、学校精神(校风):代英精神——爱国尚真,互助利群,热情坚强。

4、教育理念(教风):明性为先,激志为本,精学为要,扬长为上。

5、核心素养(学风):志宜强,心宜群,学宜勉,行宜健。

6、办学方略:理念植根,素养导向,科研驱动,教法突破,特色增效。

7、学校宣言:

 

砺 进 宣 言

美哉我校,丙申置庠,岁月蕴沧桑。

巍峨代英,爱国尚真,器宇正轩昂。

明性激志,精学扬长,师者有担当。

强志群心,勉学健行,学子竞风尚。

互助共生,砥砺敦进,文化新气象。

同心成长,特色誉美,前程永无疆。

8、校歌:《砺进之歌》。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双减”政策下,未来三年,学校将立足于现实,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续走科研强校之路。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推进“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增长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谋求学校看得见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师生的成长与进步,努力为每一位师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尽可能的机会,建立起核心理念体系:塑砺进文化,育志强学子,进而提出争创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的大目标。

学校的发展愿景是“同心成长的活力场,特色誉美的文化园”。同心成长的活力场:体现了学校追求人与人相伴相亲、互敬互助、和而不同的兴校宗旨,它希冀全校上下能在这方教育热土上放飞身心,获得快乐的生命体验,形成校园内外、家校师生共进共荣的和谐局面。特色誉美的文化园:意味着“砺进文化”这一代表我校优质发展的独特战略体系能有效指引和支撑办学实践,且具有高品质(卓越的教育质量)、高品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品效(广泛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能够成为学校独特的识别符号与文化标志。

2、具体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

完善校本研训体系,拓宽研训路径,依托相关教研部门做实做好“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方式和“青年教师成长营”两大项目,发挥其影响力;推动教研组文化建设,打造一支善于研究、团结合作的优秀教研团队。三年中,学校力争新增五级梯队教师5-8人,创建市区级“优秀教研组”1-2个。

(2)课程建设目标

优化课程实施体系,夯实学科课程,形成特色课程,丰富德育课程,创新活动课程。逐步构建充分体现“砺进”文化和“小组合作制”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

(3)学生发展目标

开展德育项目研究,提升学校德育品位。深入有效地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以精神为统领,以物质为基础,以制度作保障,以活动聚人心,培养具有“勤进学子”行为品质、身心健康、不懈奋斗、奉献社会、有较强自主能力的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第三部分 发展战略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现代学校应建立基于民本的、问题的、发展的学校管理。在未来三年主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在顶层设计、核心理念《塑砺进文化  育志强学子》的统领下,在学校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提升品质,彰显特色。

一、课程文化建设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同心成长的活力场,特色誉美的文化园”为发展愿景,办学生喜欢、社会认可的学校教育为宗旨,以积极探索并建设具有小河特色的符合校情、学情的优质品牌课程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创新课改举措,提升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在课改中进步成长。

2、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管理,不断完善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

(2)以提高质量为根本,进一步探索构建“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方式。

(3)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兴趣为前提,开发、创建系列优秀校本课程。

(4)以教研组文化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质量。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课程管理,不断开发课程,形成一套课程体系。

严格遵守省市有关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学校课程。着力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着力于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力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见附件1:《小河中学课程结构图》)

(1)制定课程规划。认真做好校情分析,根据培养目标、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可用资源,系统设计学校课程体系,制订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分类开发课程。依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学情分类开发课程。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艺特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探究自然、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3)统筹课程资源。发挥本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统筹新学校建设、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等校内场地设施,充分利用家长、社区和社会机构等校外教育资源,借助小黄山旅游资源、汤友常工作室等校外教育场所,开发开设课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课程资源,多形式引进和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课程。 

(4)做好课程开发。将课程开发与校本教研和师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团队开发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鼓励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联合开发课程。任课教师认真制订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框架(包括内容结构、具体安排、学习材料和工具等)、教学与评价要求等。启动创建省级课程基地(初定为:恽代英青少年研究馆)。形成书法拓片、车辆模型、机器人、跳绳踢毽等一批精品校本课程。

2、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制”的课堂教学方式。

未来三年,学校以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根本目的,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以“小组合作制”为载体的课改方式,从改变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效、理想的课堂。

2.jpg

班组文化建设体系 对应班风、学风建设,解决班集体建设问题,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氛围问题。

生训体系 对应学生能力训练,解决组长管理问题,学生自学、合学、领学的方法与能力问题。

导学案与课堂流程体系 对应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导学案精选精备学习内容,解决学习内容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课堂流程解决学习程序、效率问题。

多元评价体系 对应学习效果、推进过程到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学习与教育过程管理的问题,真正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教育到哪里,评价就到哪里,评价到哪里,管理就到哪里。

构建“小组合作制”学科质量建构“链”(见附件2)

3、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1)制订各教研组未来三年建设规划。从精神、物质、制度、活动四方面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尤其是活动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科特点,努力通过文化建设引领团队发展。

(2)以课堂教学方式的建构为重点研究主题,开展目标明确、内容扎实的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每周或两周围绕课堂教学方式,开设研究课,形成“一备二上”的循环往复,不断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探索新模式下的各学科教学范式。

(3)依托校园信息化平台,组建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加强集备研究,完善备课组分工合作备课(含教案和练习)制,组建学科教学资源库,分享教育智慧。激励教师编制导学案。

二、教师文化建设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题为抓手,以“教师在自己喜欢的学校里工作和学习,就会发展得更好”为追求目标,倾听教师诉求,积极开辟途径,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考核机制,挖掘教师自主发展的潜能,培养“锐进”教师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具体目标:

(1)以基本功练武为抓手,学好常识,落实常规,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丰富校本研训的主题内容,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巩固校本研训的模式框架,积淀教育研究的思想。

(二)具体措施:

1、基本功练武:

(1)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制定活动章程和青年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为教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提升”搭建平台。

(2)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竞赛、40岁以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与40-55岁有专业称号教师课改展示课活动,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2、课题研究

(1)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课堂教学新方式”“双减政策下,五项规定”等课题,采取教师自主申报和重点课题招标相结合的形式,形成覆盖各学科的校级子课题群,提倡微型课题研究。

(2)规范课题管理过程,落实课题行动研究。按照常州市备案课题的管理要求,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同时,指导各课题组立足课堂,以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主题活动

(1)组织专家主题报告、教师读书宣讲和征文活动,开展“听读写说”校本研训模式。

(2)特聘名师名家开展点对点、点对面指导活动,为教师积淀教育思想、改善教学方式提供智力支持。

(3)开展“大家访”“大走访”活动,融洽家校关系、师生关系。

三、学生文化建设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让每一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为追求目标,全面贯彻减负增效精神,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德育项目研究,提升学校德育品位。深入有效地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具有“勤进”行为品质、身心健康、不懈奋斗、奉献社会、有较强自主能力的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待人和事物“诚实、公平、宽容、自律”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理。

(3)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心怀梦想的目标意识。

(二)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1)培养学生的三项学习能力

①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项学习能力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求知欲望、坚韧的学习意志、主动的质疑精神和积极的课外延伸。未来三年,学校将打造有效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领域和最关键的手段。学校以“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为抓手,以学为主,以学论教,控制教师课堂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自主活动量;控制学生作业数量,拓展学生课余自主的学习时间。学校也将通过专家报告、教学沙龙、研究课、示范课等形式积极推进。

②提高学生进行三项学习能力

学校具体细化学生在“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方式下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如学生在预习、听课、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练习巩固拓展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指导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①班级层面:加快班级文化建设步伐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班主任的主导性,在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精神理念的提炼、物质环境的布置、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活动的策划和开展等具体内容的建设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的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②学校层面: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新形式

由德育处和团委牵头,充分发挥“文明监督岗”作用,成员由各班学生代表组成,每周一轮岗,负责检查、督促、反馈各班在校期间的学生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并每天汇总,提出整改意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强”系列德育活动,着手构建2-3个精品德育课程或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②打造朗诵节、体育节、科艺节、十四岁青春仪式等经典活动,由学生参与一些大型活动的设计、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发展。

(4)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为学生搭建科艺节等平台,开放物理探究实验室,组建一些项目,引导学生参加研究型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如:车模、机器人、纸拱桥、航模等。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学校心理教育体系,完善心语室、心语信箱和网络咨询等途径,开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和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完善发展性学生评价机制

(1)推进评价制度改革,通过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改进,积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展评,相互见证成长历程,分享成长的快乐,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自主发展。

(2)倡导多元评价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个性特长,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出台《小河中学学生奖励条例》,班级还可以自主地、有个性地设置奖项,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制定评价流程:开学申报—期中考察—期末评定。班级开展评选活动,学生汇报,老师与家长评价,最后班主任认定等环节,通过自我展示,互相评价,充分发挥评选活动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

四、管理文化建设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起以目标计划为导向、过程管理为核心、师生主动发展为动力、业绩考评为杠杆的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与品质。

2、具体目标:

⑴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体系。

⑵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⑶健全考评机制,完善各项评价制度。

⑷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效能。

(5)搭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

(二)具体措施: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和师生发展实际,对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特别是修订完善绩效奖励、教学管理、质量检测监控、教师考核评价、优秀家长评比和学生常规管理、奖惩方面的规章制度。

2、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三位一体的、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决策机制。

研究制定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及备课组的职责权利和工作规范。各处室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选拔理念新、作风正、能力强、工作实的优秀教师充实管理队伍,将开展新一轮中层竞聘选聘工作。

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机制。强调“做”中学,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中展开。在班主任个体层面,倡导走“学习—实践—反思—科研—再实践”的专业化道路。

3、进一步健全考评机制。修改完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及备课组工作的考核评价细则。通过自我总结反思、教师民主评议、行政考核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各条块工作的评价。

4、加强后勤人员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服务队伍。以立即办的作风、守规则的要求、节俭节支的思想,服务教育教学一线。

5、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合作交流,扩大家长和社区对学校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建立学校和班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制度。

 

第四部分 监控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规划实施的监控机制。

1、建立新一轮规划实施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控。

为确保规划准确、及时、按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部分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各教研组等实施“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

2、建立规划实施的修订制度,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为了确保新一轮规划顺利的实施及目标和任务的达成,学校建立对规划实施的修订制度,评价的对象分为学校和部门两个层面:(1)学校层面在规划实施每一年后对“规划”的整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行一次自评。(2)各个部门也有规划的工作目标、主要措施、达成情况等内容的检查和自评,用表格形式加以描述,以书面形式上交汇总。

(二)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为使规划实施落到实处,把规划实施过程转化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办学过程,由校长室及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规划实施,学校制定三年规划充分体现工作的梯度性、发展性,各部门要将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渗透到部门工作计划中进行实施。

2、管理保障。

按照学校管理网络和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职工的各自职责及在规划实施中的角色。加强对各部门及教职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定期考核,有机地融入学校的考核体系中。

3、经费保障。

为达到规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学校在每年经费安排和支出上要结合规划实施中有关内容给予经费上的支付和安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部分 年度指标

                          2021.9—2022.8

1、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体教职工讨论完善规划,明确学校努力目标,同心协力,积极推进。

2、指导教师根据规划,制订个人年度发展规划。

3、坚持德育为先,打造优秀的班主任队伍,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开展大家访活动,以区级品德提升项目为抓手,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新举措。

4、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小组合作制”课堂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5、优化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区、市级教学竞赛和各种技能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区、市骨干和区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争取增加1-2名“五级梯队”成员,发展教师党员一名。

6、认真开展现有市级1个、区级1个课题的实验管理和结题工作,扎实推进区级数学课程基地工作。

7、双减政策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五项”管理,特别是省出台的作业管理规范与考试管理规范。

8、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文体活动的,严格执行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

9、推进学校改扩建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0、高标准接受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

                         2022.9—2023.8

1、总结一年来规划的执行情况,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修订规划。

2、学校改扩建工程总竣工,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恽代英精神”的丰富内涵,筹备省级课程基地,暂定名为恽代英青少年研究馆。

3、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上一年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调整,在形成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力求变式。

4、市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结题;学生品德提升工程区级中期展评,学生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

5、发展党员一名,增加“五级梯队”成员1-2名,申报2个区级以上新课题。

                       2023.9—2024.8

1、全面总结三年发展规划的执行,反思三年办学的成绩与不足,思考谋划新的三年发展规划,提出争创市级“新优质”学校目标。

2、学校德育成效显著,学校特色教育日趋成熟,形成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德育特色——“代英文化”

3、通过三年的不断努力,课堂教学形成了本校范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稳定在区中游。

4、教研氛围浓厚,各备课组教学设计和自编练习形成系统,市、区优秀教研组增加1—2个。

5、增强内涵建设,重点抓好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在完成现有课题结题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新课题研究项目1-2个。

6、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 “同心成长的活力场,特色誉美的文化园”的发展愿景基本实现。

 

附件1

小河中学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实施形式

课程内容

目标与定位

基础性课程

必修

国家课程:学科类、仪式课程

基本素养

合格公民

地方课程:乡土地理、常州人文历史

校本课程:小初衔接课程、国防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德育品质课程

 

发展性课程

必修

听说读写课程

开阔眼界

提升素养

选修

艺体课程、信息技术(模块拓展)

选修

科学素养类

数学实验、理化生创新实验、科技(车模、机器人

激发兴趣

特长发展

艺术素养类

大合唱、小合唱、碑帖欣赏、

人文素养类

语文、英语、历史、名著

身心健康类

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田径、象围棋、跳绳踢毽、阳光心语

生活技能类

剪刻纸、手工编织、十字绣

特色性课程

必修

《青年楷模恽代英》

公民担当

人文素养

《人文遗存》

 

 

附件2

 





1.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